光谷社区
  • 首页
  • 节点
  • 成员
  • 广告投放
  • 登录
  • 注册

有没有光刻方面的大神,给大家科普下

IT技术 • pzb1988 • 发表于 5 月前 • 最后回复来自 dada16 • 4 月前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NDU2MTc3NQ==&mid=2247487665&idx=1&sn=baa011d50079cbae999a766c0b889f7f&chksm=97a4f631a0d37f2743782562d15acd74b4073534bbf8be9ae4a9dd445c5c8af55eb4107b3392&mpshare=1&scene=1&srcid=0820G9KUCteKyxpURLQGmyS3&sharer_sharetime=1597981210021&sharer_shareid=e88fc81af855759a10bbdde5df694d8c&key=70727d372177c265c3afde217157fc51f980587b4075ee367cc0ace3d40990859c3454aa6f360312210edc8e209d44677d007299640ba2ce759ffe9f1cfd78f1b2af981f8f70c06762923cb8986922ad0f7e5c884df578ff2de4dc9a04b53b3edc2a9d9cbaa0c3bd75a3e644a354266742aabb6ce3758520a534dd9ece7af83d&ascene=1&uin=MjM2NzEwMzc1&devicetype=Windows+7+x64&version=62090529&lang=zh_CN&exportkey=AXU0YkZoVPIVZWYQoFTm75M%3D&pass_ticket=%2Fn93h1WSJXEqfR3GCWU28djJL3jxNf6BZnzE9nrH2G8%3D

加入收藏 新浪微博 分享到微信 ❤赞 2808 次点击 0 人赞 3 人收藏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共收到31条回复
xxxtttt 5 月前 #1 赞 3

这个还是实验室阶段
做一些基础研究是对的

比如xtacking架构长江存储不是探索出来了嘛

浸润式光刻机也是一个台积电工程师提出来ASML首先采用

才甩开了尼康

总得来说我是非常赞成这样的基础研究与技术探索

但到商业使用期望还是降低点

如果可以商业至少十年以后

stargazer 5 月前 #2 赞 1

光刻机现有技术超越确实更麻烦些,换个路径可能初期性能差一些,之后却应该可以走得更远
强大的工业能力不只是做消费品,这个品类的科研一旦有了成果,转化的速度绝对超乎各位的想象

pzb1988 楼主 5 月前 #3 赞 0

@xxxtttt 是的啊,板凳要坐十年冷,新来的领导有个提法我觉得不错,打造更多应用场景,有企业愿意去用,上层应用广泛了,才会倒逼底层学科发展,才能把大学研究所的研究成果盘活

pzb1988 楼主 5 月前 #4 赞 0

@stargazer 突破高精尖可以带动很大一片产业链,武汉当前就这个光电工业研究院搞得不错,地质和导航都没啥特别多成果,可能相关企业少,也不知道为啥东风咋不布局氢能源了?武汉缺乏转化的应用场景,缺乏懂技术的商人

chengx835 5 月前 #5 赞 6

武汉——中国光谷就应该攻克光刻机

pzb1988 楼主 5 月前 #6 赞 0

@chengx835 不说把成套攻克了,踏踏实实把光源给攻克了就很长脸了

xxxtttt 5 月前 #7 赞 1

@pzb1988 其实我国产业一直是这么做的 先从上层应用开始做
最近十年消费电子华米ov的崛起
带来了我国产业链缺芯少屏的问题
京东方,华星等国产屏的问题
就是成了缺芯少魂
长江存储,合肥长鑫,中芯国际等国产芯片的崛起
必然会带来产业链的国产化

当然国产化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毕竟技术差距实在太大

对于基础科研
我的观点是砸钱砸人砸时间

如果科研没结果 还是砸钱砸人砸的不够!

xxxtttt 5 月前 #8 赞 3

突破高精尖可以带动很大一片产业链,武汉当前就这个光电工业研究院搞得不错,地质和导航都没啥特别多成果,可能相关企业少,也不知道为啥东风咋不布局氢能源了?武汉缺乏转化的应用场景,缺乏懂技术的商人
-========================================================
地质与导航我觉得武汉做的还是不错的
北斗相关产业从业人员都有十几万了
大学园路的武大科技园主要是空间地理相关
光谷东的北斗大厦主要是北斗芯片以及相关应用

氢能源这块 光谷也有一个格罗夫氢能源汽车
不过暂时这个项目应该是缺钱

这些产业说实话都是烧钱的
以武汉目前的实力
我认为应该还是集中力量把长江存储做起来

武汉弘芯目前就缺一千多亿的资金
以武汉的实力 应该先把武汉新芯跟长江存储两大IDM做大做强
做成行业龙头

武汉最缺的就是龙头企业!

chengx835 5 月前 #9 赞 1

@pzb1988 期待光谷在攻克光刻机上有所贡献

pzb1988 楼主 5 月前 #10 赞 4

@xxxtttt 拭目以待,希望过几年这些企业都成长起来,湖北人再也不需要成片往北上深跑就好了。武汉发展好了,对湖北武汉人民都有好处

xxxtttt 5 月前 #11 赞 1

@pzb1988 我个人认为武汉最有可能突破的是芯片与商业航天这两块

互联网人肯定还是会去北上广深的啦

商业航天这块快舟火箭+行云,虹云似乎有点马斯克的space x的意思了

glyybb 5 月前 #12 赞 0

@xxxtttt http://www.dxh.gov.cn/ZWGK/QZFXXGKML/TJXX_16680/TJFX_devsavepath/202007/P020200730655360811336.pdf

请阅读第七页。

xxxtttt 5 月前 #13 赞 0

@glyybb 这个我知道呀
弘芯目前遇到的问题跟以前十年前武汉新芯遇到的问题很像
就是缺钱,并且还是缺一千多亿的钱!
武汉的财力还是有限啊

glyybb 5 月前 #14 赞 0

中芯国际是靠国家大基金注资200多亿,股市上圈了500多亿,这个如果只是省市自己来搞是不可能的。

stargazer 5 月前 #15 赞 0

@pzb1988 氢能源记得沌口是另外的企业在做,芯片感觉国内也就是上海和武汉了
弘芯目前的杂音少了,感觉不久就会有好消息放出来,华科在这块的贡献完全可以生出很多不可意料的惊喜

dada16 5 月前 #16 赞 1

@stargazer 不要盲目乐观,武汉半导体的产业链还很差,封测厂基本为零,目前落后合肥,而且12寸晶圆的厂最近这一两年上海,浙江,江苏,安徽都是疯狂上马,此外半导体设计武汉目前根本还没有一家头部上市公司,还要加油。
上海,无锡,合肥都是半导体设计和制造,封测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还有南京借助台积电的东风,江阴的长电科技等,目前整个江苏半导体产业聚集效应明显,深圳珠海的半导体设计公司因为离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应用市场珠三角近而繁荣,还有中芯南方等制造厂,还是华星,天马,柔宇等半导体显示的大本营.......
所以武汉目前半导体真的最多处于第二梯队,和上海估计差几个合肥,落后于江苏,浙江,广东,目前和西安差不多吧(西安也有三星存储的IDM),希望弘芯能够起来,还有光谷多引进一些上下游的企业吧,比如封测厂,完善整个产业链,加上有顺丰这样的物流机场,道路曲折,未来可期。

glyybb 5 月前 #17 赞 0

http://www.dxh.gov.cn/ZWGK/QZFXXGKML/TJXX_16680/TJFX_devsavepath/202007/t20200730_1413179.shtml
关于投资的问题虽然谈的很含蓄隐晦,但还是很明了。

glyybb 5 月前 #18 赞 2

@dada16 你一发也太过了,长江存储可是30万片每月的产能,12寸厂,这个规模占到全国12寸的多少比例?而且是IDM模式,从设计到制造到封装都是一条龙自己完成,设计方面还有新思科技,联发科等,中芯国际和长存是国家两个现象级的公司,长鑫不算,他的专利都是买的有很大隐患。至于台积电,三星那靠得住吗?

stargazer 5 月前 #19 赞 0

@dada16 你没看懂我的意思,你看来没明白现在搞芯片最有前途的模式是啥

@glyybb 说到重点了,不过华为最近的签约最能说明问题

arould 5 月前 #20 赞 0

做到一定程度,都是资源配置问题

xxxtttt 5 月前 #21 赞 4

目前把长江存储做大做强才是最重要的

芯片这块武汉目前起步还算是可以的
长江存储,武汉新芯,武汉梦芯,光迅,聚芯微,高德红外等等
在存储芯片,北斗芯片,光芯片,ToF芯片,红外芯片等等都有
还有芯动,芯来等后起之秀
核心问题就是都不够大
缺乏龙头企业
合肥长鑫我认为还是不如长江存储
长存的xtacking架构确实是不错的
没有专利风险隐患
有消息北京要进军DRAM
也是长鑫老总来负责
不过北京不打算使用长鑫的技术
说明北京对长鑫的技术也是不放心的

至于有同学说的产业链完整的问题
我认为只要长江存储这种IDM
集设计,制造,封测,消费级终端一体的巨无霸起来了
整个产业链就起来了

所以核心中的核心还是长江存储要起来成为龙头

至于武汉弘芯
这个说实话目前很考验武汉zf
疫情基本掏空了财政
今年卖地还只是在补窟窿

今年很难有资金去投入武汉弘芯了
可惜了去年弘芯花重金请来的蒋爸啊

chihao93 5 月前 #22 赞 1

弘芯还是有可能的,稍安勿躁

glyybb 5 月前 #23 赞 0

@xxxtttt 从目前大基金的策略来看,已经收缩战略了,集中支持几家有可能的种子企业,哪怕长鑫这样叫的震天响的,号称投产的,大基金也按兵不动。更不说哪些还差得远的,国家现在非常难,上面号召勒紧裤腰带,撒豆成兵是不可能的,各地的一哄而上,最后肯定会大浪淘沙,只剩下几家活下来,跟国际上一样。这个玩意门槛太高,需要持续的大投入,才能保持不被国际巨头甩远,跨掉。哪怕广东也没这个实力不停的投,湖北就更不说了。这一波泡沫后,99%的各种号称都会死掉。

xxxtttt 5 月前 #24 赞 1

@glyybb 合肥长鑫是因为核心专利是买的
所以大基金不投

glyybb 5 月前 #25 赞 0

大基金还是很稳的,没有被地方和民间各种带节奏的影响。从目前国际形势来看,买的专利甚至目前没有专利的各类芯片企业,基本上都是很难活下去的。

davee123 4 月前 #26 赞 0

@xxxtttt 仁兄分析颇具专业级水准,话说您是哪家公司大佬?

bigfisher 4 月前 #27 赞 2

长江存储是IDM,根本就不需要外部封测厂。武汉真正形成完整半导体产业链,还是得有上游设计+代工(台积电或者中芯国际分厂),封测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另外有一点,中国信科是中芯国际第二大股东,按理说有能力推动中芯国际在光谷落户建厂,何为迟迟没有动作?

zsy1896 4 月前 #28 赞 0

@bigfisher 信科的股份是以前大唐的。大唐和中芯闹控制权之争很难看。上海也不会放。

zsy1896 4 月前 #29 赞 0

江上舟刚走大唐就出来争控制权。耽搁几年技术发展。现在抖音里都被喷成汉奸买办。耽搁中芯发展的罪人了。

lannos 4 月前 #30 赞 0

玩“研发”概念可以,但不要惹火上身,真砸钱去搞研发了。圈地,建大量“配套住宅” 才是王道,当然搞搞商业配套,交通配套,教育配套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卖“配套住宅” 。由此可见,所谓“研发”,本质只是“技术流”的房地产而已。

dada16 4 月前 #31 赞 0

@bigfisher 说的很在理,IDM是个封闭的系统,除了培养人才对产业链带动和fab差远了,而且最后抛的这个问题很有含金量,武汉新芯其实以前就是中芯帮忙创建的,之前大唐/信科种种行为的意味着他们对半导体有着很深的执念,说不定后面就有动作,……(信科是根正苗红的央企,和半导体大基金背后的实控人都是一样的)

请绑定手机号后,再发言,点击此处
Guanggoo.com—源自光谷的高端交流分享社区
相关主题
清华大学某团队利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漏洞,“ 15分钟解锁19个陌生智能国产手机 ”
代码托管从业者 Git 指南
GDB 好拉跨呀
【直播预告-干货分享】Java架构师成长路径
RPA实际场景使用的效果如何?
实操|如何将 Containerd 用作 Kubernetes runtime
有人认识写武汉公积金H5的人吗?
直播预告 | 开源的云原生开发环境 —— Nocalhost
再见,localhost!
经典项目管理 OR 敏捷项目管理,我该怎么选?

Hello World, Let's Doodle! 鄂ICP备14014409号 •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446号